天頌堂發展歷史
孕育期(1998-2000年)
一九九八年母堂(宣道會元基堂)看見天水圍社區的福音需要,並於十月透過「宣道會社會服務中央行政處」申辦位於天水圍天頌苑的幼兒中心,同年十二月底得悉申請成功,遂積極部署植堂事工。 蒙神豐富的預備,母堂會友陸正雄先生於九九年神學畢業,遂被委任帶領天頌堂的植堂計劃,並有約五十位元基堂肢體願意被差遣參與天頌堂的開拓事工。 於九九年末,母堂及天頌堂的肢體同心合意,在短時間內籌得120萬的幼兒中心開辦費用。天頌堂於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正式成立,並於二千年零晨正式被差遣進入天水圍社區,成為當時天水圍寥寥數間教會的其中一員。 恰巧遇著天頌苑短樁事件,天頌堂未能於預期中的九九年十月進入天頌苑,於是暫時借用水邊圍閱覽室(元基堂舊址)操練裝備,終於二千年七月遷入天頌苑新址。
開墾期(2001-2002年)
1. 接觸社區
在天頌堂剛起步的階段,教會致力於在這新的社區立穩根基,故多次舉辦家長講座、嘉年華會及街頭佈道等,讓教會肢體與社區群體間有更多相遇相知的機會,亦透過對社區的服侍,讓教會更能了解社區的現況和需要,從而發揮地區金燈臺的作用。

2. 服事家庭
鑑於天水圍社區以年青小家庭為單位的特性和需要,教會看見需要以家庭為服侍的單位,故天頌堂在這階段的重心取向,是投放更多的資源於兒童崇拜、家庭支援及團契等事工。



3. 自立成家
於2002年底,三週歲的天頌堂自立,母堂及社區各教會亦到賀並欣然見證神的作為和恩典。當時天頌堂崇拜聚會人數約200人,而教會在架構、經濟及運作上也有了初步的系統和基礎。


穩固期(2003-2005年)
1. 靈命進深
進入第四個年度,天頌堂最需要面對的就是由外而內的挑戰。由於聚會人數不斷增加,近乎在每一個教會事工裡都面對事奉人手不足的問題,而起初從母堂被差出來的肢體,也漸露疲態。 透過進行「自然教會發展」(NCD)為教會的狀況「把脈」,得知最需要關注的弱項為「充滿熱枕的靈性表現」,教會遂將注意力聚焦在肢體的靈性方面,透過各方面的資源配合,鼓勵及幫助肢體多親近神,在靈裡從新得力。

2. 肢體相顧
另外,由於聚會人數的增加,教會肢體間的關係也漸見疏離,教會亦積極鼓勵肢體加入團契,以建立更親密的同行伙伴關係和對教會的歸屬感。此外,天頌堂亦持守肢體間應多彼此欣賞、鼓勵和造就的信念,相信正面的肯定勝於苛刻的批評和責難,前者更有助於肢體個人的生命成長和群體間的互愛關係。
展望(2006-2010年)
1. 強壯筋骨
經過了兩、三年的穩固期,教會無論在靈命質素、肢體關係和經濟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,面對天頌堂的第二個五年,教會希望從質素方面仍不斷成長,包括:
a. 使命承擔
透過異象分享及鼓勵,讓肢體更能看見天水圍社區這福音禾場的需要,能有更多的信徒領袖委身帶領性的崗位,各肢體亦可按神所分給各人的恩賜,積極參與事奉。

b. 信徒裝備
透過各類的培育栽培系統,各人在不同的範疇內努力裝備,作主精兵。

c. 生命成長
不單在事奉的層面,教會期望肢體亦能與神建立更親密的個人關係,讓生命更富信心、盼望、平安和喜樂。

2. 拓展家園
* 希望聚會人數於2010年發展至約500人。
* 透過禱告和等候,求神賜下更合適的聚會場所:
a. 短期目標
租用附近的學校禮堂進行主日崇拜,以暫解目前地方不敷應用的困難。

b. 長期目標
積極儲備資金及物色合適的堂址,以預備購置及擴展聚會場地所需。詳情可參閱五年發展計劃
信息預告
成人崇拜(週六晚):-
講題:-
經文:-
講員:-
成人崇拜(天點):-
講題:-
經文:-
講員:-
成人崇拜(洪點):-
講題:-
經文:-
講員:-
信息重溫